一望无际的沙漠中,上百辆推土机正来回穿梭,轰隆隆的机械声不绝于耳。
在我国第七大沙漠
——库布其沙漠的鄂尔多斯中北部,坐落着全球最大规模的“沙戈荒”风电光伏基地,一台台挖掘机在春季火热开工,将持续到今年六月底。
中国投注平台官网app库布其风光基地项目是在沙漠、戈壁、荒漠地区开发建设的全球最大规模风电光伏基地项目,总装机规模1600万千瓦,相当于一个白鹤滩水电站的装机容量。
在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南部,中国华能1600万千瓦风光火储大基地项目是国家“沙戈荒”基地首批项目,也是集发电、治沙、种植于一体的立体绿色生态电站,目前正在加速推进建设。
在库布其沙漠腹地,蓝色的光伏板规则地排列成一匹矫健的“骏马”,这里是国家电投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者基地,装机容量60.85兆瓦,是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“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图形电站”。
中央企业为何要“踏平沙漠”?未来,这片“不毛之地”将如何变成清洁能源的“只此青绿”?今天,小新带你揭秘央企在沙漠里“种太阳”的玄机和奥秘!
01
什么是“沙戈荒”风光基地?
“沙戈荒”,就是沙漠、戈壁和荒漠的简称。植被稀疏、人烟稀少、沙土飞扬、气候恶劣,沙漠通常被人们称为“死亡之海”,
这样的地方,怎么突然成了新能源的福地?
实际上,“沙戈荒”地区虽然给人类生存带来了挑战,却是实实在在的能源绿洲。该类地区风能、太阳能资源丰富,拥有大片生态红线区以外的未利用土地,国土空间资源丰富。据测算,如果我国荒漠化面积的1%用于新能源发电,其装机容量将超过目前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。
这里建成以后是什么样子?就是投注平台官网app经常能看到的沙漠中的“光伏蓝海”。
从今天的流动沙丘,到挖掘机整理万亩平地,到未来华丽变身的“光伏海”,库布其“沙戈荒”风光基地项目建成后,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送电数百亿千瓦时,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准煤约600万吨,让荒漠化土地变身新能源“蓝海”。
02
央企还有哪些“沙戈荒”风光项目?
不仅是在库布其沙漠,成片的风机、光伏板在西北的戈壁大漠中随处可见。
在宁夏腾格里沙漠,220余万块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1600多万平方米的草方格连绵不绝,总装机规模1300万千瓦的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大基地项目一期即将投产。
在新疆昌吉的茫茫戈壁,中国华电木垒百万千瓦“风光电储”基地的光伏项目已并网发电,正进行风机安装工作。
在中国版图“脊背”中央的中蒙交界点,荆棘的大漠戈壁一望无际,390公里的边境线耸立起威武的风车,总装机容量40万千瓦的中国大唐新能源项目即将投产。
在甘肃金昌的广袤沙漠,总装机规模35万千瓦的中国华能金昌光伏电站已并网发电,二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。
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磴口县,国家电投磴口光伏治沙项目装机容量5万千瓦,首开国内光伏治理沙漠、发展农牧业的先河 ,集“沙漠+光伏+设施牧草”为一体,实现治沙、固沙1309亩。
整体来看,在腾格里、巴丹吉林、库布其和乌兰布和四大沙漠边缘,我国总体规划以“沙戈荒”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模达到4.5亿千瓦,相当于20座投注平台官网app水电站的装机容量。
03
央企风光基地为何偏爱“无人区”?
沙漠具有较高的流动性,沙丘面貌也会随强风天气而改变。
我国四大沙漠——库布其、乌兰布和、腾格里、巴丹吉林沙漠中流动性和半流动性沙漠占比40%至70%,加上常年的风沙天气,对风光基地的建设及运维提出挑战,但是这依然不妨碍“沙戈荒”从“不毛之地”到“能源沃土”的转型,
那么,为什么央企风光基地项目偏爱“无人区”?
我国沙漠、戈壁、荒漠面积广阔,呈一条弧形带分布于西北、华北和东北地区,主要位于新疆、内蒙古、青海、甘肃、宁夏、陕西六省区。
数据显示,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万平方公里,占国土总面积的27%。光照强、风力大、降水少等是沙漠、戈壁、荒漠的主要成因,因此“沙戈荒”地区也是我国风能、太阳能资源富集地区。
中国电建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常务副院长 易跃春:这六个省的风电资源占到技术开发量的全国的60%以上,光伏资源技术开发量占到全国的70%以上,而且地形平坦,与生态环保、农业、林业、草原等其他的耕地来讲,受影响相对比较少,具备大规模发展的条件。
04
如何确保风电光伏电源高质量发电?
太阳会落山,风的“脾气”也捉摸不定,导致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和不稳定性。如何确保风电、光伏电源实现高质量发电?
中国电建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常务副院长 易跃春:要科学研究论证摸清沙漠的变化规律,要适当优化好风光基地的开发布置和开发实施。按照由外及里,边治理边深入的这个思路,做好风光基地布局和开发的时序安排。在具备条件的地区优化配置抽水蓄能,提升电网的支撑能力。在其他的地区适当的配置一定比例新型储能,一定程度解决调峰和调频的问题。
《“十四五”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》提出,到2025年,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.3万亿千瓦时左右,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。
未来,“沙戈荒”地区将形成“风光水火储”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基地,将中东部地区的用电需求和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有效结合,对于我国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,探索电源、电网、负荷、储能高度融合一体化发展路径具有先行示范和推动作用,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。
05
“沙戈荒”清洁能源坐上“电力高铁”直达城市
风光基地项目既然地处“沙戈荒”,势必会远离大型城市的负荷中心,这就造成了供电地区与用电负荷中心之间的错位,该如何解决?这就不得不提中国的特高压高质量发展。
特高压可以理解为“电力高铁”,输电能力强、损耗低,而且传输距离远,特别是光伏、风电等新能源坐上了“电力高铁”,就可以解决周期性和间歇性不稳定的问题,实现清洁电的远距离输送。
“沙戈荒”风光基地所在的地区电力需求和电网调节消纳能力都有限,必须走“外送与留存”双轨并行的路线。
3月16日,我国首个“风光火储一体化” 送电的特高压工程——国家电网陇东—山东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(陇电入鲁工程)开工建设。
目前,南方电网已累计投运4条特高压工程;国家电网已累计投运33项世界上最先进的特高压工程,建成全球电压等级最高、装机规模最大、资源配置能力最强的特大型电网,显著提升了我国电网远距离输电能力,促进了“西电东送、北电南供”蓬勃发展。
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、利用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、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,
将“沙戈荒”风光基地电能外送至中东部负荷中心,既能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,又能满足中东部省份对绿色电能的迫切需求。
中国能建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助理 刘世宇:发挥西部地区新能源开发成本和电价水平相对较低的优势,吸引中东部地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向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,就近实现“沙戈荒”大基地电能的高附加值。
06
“光伏+”还有什么新搭配?
近年来,“光伏+”的应用市场还在不断拓展。目前,中央企业已解锁“光伏+农业”“光伏+渔业”“光伏+治沙”等多种模式。